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和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按照中 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 (2025—2027 年) 》部署,重庆市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质量人才供给侧改革,助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构建高校学科专业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机制和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谋划学科专业产业战略地图,全市高校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比例达到 10%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 匹配度达到89% ,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方案。实施市级学科专业产 学研合作项 目 500 个,建设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平台 100 个。
到 2027 年,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主导产业,推动人才供需精 准对接,形成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响应机制和传统学科专业转型升 级新路径,新增服务战略需求、支撑产业发展的急需、新兴、交 叉学科专业30 个以上,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率达到30%以上,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优势突出、特色引领、分类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新格局。学校 院系结构整体重塑,涌现一批新型学院和研究机构,建设学科专 业产教融合平台200 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 面向战略需求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预期 目标: 科学开展区域人才供给前瞻性研判 ,上线“ 经 济 · 智汇产教”应用。构建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响应机制,超常布 局急需学科专业 15 个。
1. 构建学科专业供需对接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 , 围绕构建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人才分层 分类需求清单和急需学科专业目录;以就业为导向,指导高校结 合本地吸纳毕业生数前 30 位的一级学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和招生计划。量化高校学科专业技术输出项目数、专业人才输送 量、毕业生留渝率等指标,建立与行业产业的科学对应关系,绘 制学科专业产业战略地图,构建“经济 · 智汇产教”数字化应用 平台,动态呈现学科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贡献力和 适配度。
2. 强化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现 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技术和 储能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设立“ 急需学科专业孵化特区”。 加强资源集中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灵活成果认定体系、优 先支持人才引进、下拨专项招生计划等,推动急需学科专业迅速发展,加快培养大量高素质急需人才。
( 二 )注重原始创新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预期目标: 显著提升基础学科整体实力与原始创新能力,夯 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完善高水平基础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3.加强基础类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加大基础学科资源投入和 政策倾斜力度,重点巩固和提升现有优势基础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基础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稳步增加数学、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等核心基础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 深化基础学科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营造鼓励潜心钻研、长 期投入的学术生态环境。
4.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健全科学、多元、动态 的特殊潜质学生识别与选拔机制,强化过程考察和综合评价。有 效衔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规划并实施 覆盖大中小学的创新能力贯通培育体系。大力促进科技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深度融通,强化跨学科思维训练。
( 三 )激活发展动能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
预期目标: 持续深化交叉融合,新增新兴学科专业和交叉学 科专业 15 个,建设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 5 个,市级学科交叉中心
5 个。
5.前瞻性布局新兴和交叉学科专业。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 围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一批多校协同、多学科交叉的先导项 目,支持高校、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前沿技术 探索,加快催生新学科新方向。鼓励高校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探索高效的跨校际学科交叉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市级学科交叉中心、 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
6.推动传统学科专业智能升级。推动传统学科专业“人工智 能+ ”赋能,鼓励高校在教学创新、科学研究、平台搭建等方面推 进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塑造理工农医发展新动能,引领技术升级; 赋能人文社科转型发展,改革研究范式;创新学科组织新模式, 提升治理水平。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促 进学科专业知识共享、技术共生。
( 四 )优化激励引导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预期目标: 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 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 自主开展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优化调 整率达到30%以上。
7.分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高校分类发展机制 ,支持高 校错位竞争,发挥特色优势,打造“高峰引领、高原支撑、交叉 筑基”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分类指导不同类型高校结合国家战略、 全球科技进展及重庆产业需求,定期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支持研 究型高校提质扩容、应用型高校优化布局、技能型高校稳定规模, 分类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8.构建学科专业优化重组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 建重庆市学科专业评价新模式,常态化开展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准入、预警、退出机制,对预警学 科专业实行“渐进式”调控。指导高校明确主攻方向,打破传统 院系制、学科化建设模式,围绕学科专业布局开展院系重组和新 兴科研机构设立,调整撤并偏离战略定位、脱离区域需求、建设 质量不高的院系机构和学科专业。完善教师和学生柔性分流机制。
(五) 强化要素建设 , 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
预期 目标: 迭代升级课程体系达 60%以上,力争建成人工智 能赋能课程 100 门,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课程创新应用场景。 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5 个、导师发展中心 5 个。
9.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迭代更新。组建跨地域、跨院校、 跨校企、跨学科的课程案例共研专家团队,超前研判未来科技和 行业产业对知识能力素养的新要求,分类分领域推进课程体系优 化与教学内容更新,提高人才培养时效性。结合就业能力提升“双 千”计划,优先开设一批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微专业”。 实施“人工智能课程赋能专项” ,建设一批“智能+基础+特色” 专业课程。
10.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支持高校建设导师发展中心,运 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智能分析精准优化指导 方式、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优化师生互选机制,系统性推动构建 更加和谐高效的新型导学关系。支持高校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引导教师实现个性化辅导与精准评价、革新科研工具和范式,全 面提升其在智能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科研协同、学生发展指导和终身学习能力。加强校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共引共享。
( 六 )适应创新发展 , 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行动。
预期目标: 面向未来教学新形态,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增设 人才培养专项 500 项以上,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5 个以上。
11.打造新型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急需和区 域产业升级需求,以前沿教育形态革新为突破 口,统筹用好超长 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加快建设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教育 部现代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 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破除传统教育壁垒,打造“教育科技人才” 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体系。
12.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紧扣“六区一高地”建设需求, 设置一批重大攻关任务,探索重大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引导院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调整更新人才培养方向,支持学 生按照个人兴趣能力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支持设置跨学科人才培 养项 目,探索授予校内、校际双硕士、“博士+硕士”等多学位。 完善项目制学生退出分流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列入市委教 育工作领导小组议题研究,确保改革方向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 需求同频共振。构建“市级统筹—高校主体—全局参与” 的协同 推进格局。落实高校建设主体责任,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靠前 指挥,加快推进部署。推动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情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
( 二 )强化资源保障 。 完善急需学科专业设置超常规支持机 制,提供生均拨款配套、招生计划倾斜、奖学金、校企合作等一 揽子政策工具。多渠道筹措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急需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培育、教师转型培训及学生分流安置。创新“财政引导+ 校企共建”模式,鼓励企业按比例配套产教融合专项资金。
( 三 )强化过程管理 。 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遴选试点 高校,制定专项任务行动计划,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具体目标、 时间节点、任务举措,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及时掌握试点 进展和成效,定期会商解决难点问题,形成动态优化的工作推进 范式。重点培育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典型案例,加强改革经验 凝练总结和优化推广。
( 四 )强化风险防控 。 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精准调研、优化 制度设计、实施资源预配置,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强化网络舆情 监测,建立实时监管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推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共同参与风险化解,形 成责任共担体系。制定重大风险防范方案,树立底线思维,保障 改革平稳推进。
附件:1.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主要指标表
2. 重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拟设置优化调整清单
3.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四重清单
附件 1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主要指标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5 年 目标值 |
2026 年 目标值 |
2027 年 目标值 |
备注 |
1 |
新增硕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 |
个 |
2 |
25 |
≥30 |
累计数 |
2 |
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比例 |
% |
10% |
20% |
≥30% |
累计数 |
3 |
建成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平台数量 |
个 |
100 |
150 |
≥200 |
累计数 |
4 |
建成市级学科交叉中心数量 |
个 |
3 |
4 |
≥5 |
累计数 |
5 |
未来产业研究院建设数量 |
个 |
3 |
5 |
≥ 10 |
累计数 |
6 |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数量 |
门 |
25 |
50 |
≥ 100 |
累计数 |
7 |
教师发展中心 |
个 |
1 |
3 |
5 |
累计数 |
8 |
导师发展中心 |
个 |
1 |
3 |
5 |
累计数 |
9 |
建设跨校跨学科师资团队数量 |
个 |
20 |
35 |
≥50 |
累计数 |
10 |
预警学科专业调控比例 |
% |
5% |
8% |
10% |
累计数 |
11 |
新型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
个 |
2 |
3 |
5 |
累计数 |
12 |
高等教育毕业生留渝人数 |
万人/年 |
20 |
20 |
≥20 |
|
13 |
项目制研究生培养人数 |
名 |
1000 |
2000 |
3000 |
累计数 |
附件2
重庆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拟设置优化调整清单
学科专业名称 |
层次 |
学校 |
类型 |
城市更新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地理学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光学工程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化学 |
学博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区域国别学 |
学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设置 |
系统科学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智能电动车辆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慧 物流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国际中文教育 |
专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资源与环境 |
专博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硕 |
重庆三峡学院 |
设置 |
纳米科学与工程 |
学硕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数学 |
学硕 |
重庆科技大学、重庆第 二师范学院 |
设置 |
新材料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修复生态学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冶金工程 |
学硕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学硕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 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 |
设置 |
作物学 |
学硕 |
重庆三峡学院 |
设置 |
警务 |
专硕 |
重庆警察学院 |
设置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低空技术与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 峡学院 |
设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 |
设置 |
机器人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金融科技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设置 |
科技艺术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 |
设置 |
量子信息科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设置 |
能源化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设置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人工智能 |
本科专 业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三峡学院 |
设置 |
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 查技术 |
本科专 业 |
重庆警察学院 |
设置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 |
本科专 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设置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设置 |
艺术管理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 |
设置 |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 理 |
本科专 业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设置 |
智能车辆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设置 |
智能建造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设置 |
机器人技术 |
职业本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设置 |
|
科专业 |
|
|
碳中和技术 |
职业本 科专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设置 |
卫星通信工程 |
职业本 科专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设置 |
虚拟现实技术 |
职业本 科专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设置 |
外国语言文学 |
学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优化 |
设计学 |
学博 |
四川美术学院 |
优化 |
基础医学 |
学博 |
重庆医科大学 |
优化 |
系统科学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生物学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优化 |
艺术学 |
学博 |
四川美术学院 |
优化 |
统计学 |
学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水利工程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交通运输工程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应用经济学 |
学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工商管理学 |
学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临床医学 |
学博 |
重庆医科大学 |
优化 |
数学 |
学博 |
重庆师范大学 |
优化 |
土木工程 |
学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翻译 |
专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优化 |
设计 |
专博 |
四川美术学院 |
优化 |
美术与书法 |
专博 |
四川美术学院 |
优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语言智能 |
学硕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优化 |
化学 |
学硕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 理学院 |
优化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硕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三 峡学院 |
优化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学硕 |
重庆三峡学院 |
优化 |
农林经济管理 |
学硕 |
重庆三峡学院 |
优化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学硕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物理学 |
学硕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 范大学 |
优化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学硕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法律( 涉外法治) |
专硕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优化 |
生物与医药 |
专硕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机械工程 |
专硕 |
重庆文理学院 |
优化 |
机电系统电子技术 |
专硕 |
重庆三峡学院 |
优化 |
戏剧与影视 |
专硕 |
四川美术学院 |
优化 |
数字经济 |
专硕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旅游管理 |
本科专 业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第二师范学院 |
优化 |
智能材料与结构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优化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人工智能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科学教育 |
本科专 业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优化 |
数字文旅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优化 |
数字戏剧 |
本科专 |
重庆师范大学 |
优化 |
|
业 |
|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优化 |
智慧水利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涉外警务 |
本科专 业 |
重庆警察学院 |
优化 |
公安政治工作 |
本科专 业 |
重庆警察学院 |
优化 |
智能车辆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 技大学 |
优化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优化 |
港 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水利水电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优化 |
文化遗产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优化 |
经济犯罪侦查 |
本科专 业 |
重庆警察学院 |
优化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 程技术 |
职业本 科专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优化 |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
职业本 科专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优化 |
软件工程 |
学硕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学硕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调整 |
比较制度学 |
专硕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调整 |
市场营销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艺术教育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知识产权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调整 |
应用化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调整 |
城乡规划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 范大学 |
调整 |
经济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 |
调整 |
广播电视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 国语大学 |
调整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师范大学 |
调整 |
人力资源管理 |
本科专 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调整 |
塞尔维亚语 |
本科专 业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调整 |
摄影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 |
调整 |
教育技术学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 |
调整 |
广告学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第 二师范学院 |
调整 |
广播电视编导 |
本科专 业 |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 商大学 |
调整 |
英语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调整 |
酒店管理 |
本科专 |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三 |
调整 |
|
业 |
峡学院、重庆第二师范 学院 |
|
包装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调整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专 业 |
重庆工商大学 |
调整 |
风景园林 |
本科专 业 |
重庆三峡学院 |
调整 |
汽车服务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三峡学院 |
调整 |
金属材料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调整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本科专 业 |
重庆文理学院 |
调整 |
矿物加工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调整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调整 |
材料物理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调整 |
地球物理学 |
本科专 |
重庆科技大学 |
调整 |
|
业 |
|
|
化工安全工程 |
本科专 业 |
重庆科技大学 |
调整 |
公共艺术 |
本科专 业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调整 |
视觉与传达设计 |
本科专 业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调整 |
翻译 |
本科专 业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调整 |
旅游 |
高职专 业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
调整 |
附件3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四重清单
类别 |
序号 |
名称 |
牵头单位 |
重大 项目 |
1 |
学科专业产业战略地图 |
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 |
2 |
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孵化计划 |
市教委、市科技局 |
3 |
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与行业贡献度 体系构建 |
市教委 |
4 |
构建“ 四有”好教师能力模型 |
市教委 |
5 |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迭代更新 |
市教委 |
重大 改革 |
1 |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 |
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 |
2 |
构建急需学科快速响应机制 |
市教委 |
3 |
探索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新路径 |
市教委 |
4 |
建立学科专业建设监测评价制度 |
市教委 |
5 |
构建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分配机制 |
市教委、市发展改革 委、市财政局 |
6 |
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
市教委 |
7 |
构建多元化项目制培养模式 |
市教委 |
重大 政策 |
1 |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 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市委教育秘书组、市教 委 |
|
2 |
重庆市构建高校学科专业精准匹配 产业发展需求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
市委教育秘书组、市教 委 |
3 |
重庆市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实施方案 (2025 ) |
市委教育秘书组、市教 委 |
4 |
重庆市建设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 行动计划 |
市政府办公厅 |
5 |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进一步加强医 工交叉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
市教委 |
6 |
重庆市关于加强高校现代制造业人 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
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 |
7 |
重庆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指南 |
市教委 |
重大 平台 |
1 |
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 |
市教委 |
2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
市教委 |
3 |
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 |
市教委 |
4 |
学科交叉中心 |
市教委 |
5 |
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 |
市科技局 |
6 |
市域产教联合体 |
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 |
7 |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
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 |